首页 »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她为什么成了购物狂

关灯直达底部

这里所讨论的“购物狂”就是对商品有一种病态的占有欲,当她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哪怕是对自己来说毫无用处或者是重复购买的商品,都会不加思索地大掏腰包。她们三天两头逛商场,甚至一天不买几样东西,就会有若有所失的感觉。这大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情感受挫,借购物发泄自己的情绪

女性购物狂中,为了疗伤而大肆购物的大有人在。从情场转向商场,乔丽就是其中的一位。

乔丽从小受宠有加,在自己的恋爱史上更如众星捧月。可老天好像故意和她作对,好不容易找到了心仪的爱人,对方却是一派傲慢,最后终于一走了之。分手后的乔丽哭成了泪人,听着《我绝不让你毁了我的青春》的歌曲,她一跺脚,擦干眼泪,直奔国泰百货而去。她想以喧嚣和狂购给自己调剂一瓶精神盐水。那天晚上,乔丽在国泰百货过足了购物瘾,其实她并不清楚自己到底买了什么,只是肆意发泄着自己的情绪,以为这样会使自己好过些,可当她回到家,把用高昂货币换来的东西扔到床上时,还是悲伤地哭了起来。

2. 职场失落,借购物平衡心理

郝欣走上公务员岗位已逾十年了,熟悉她的人都啧啧叹服于她的精明强干。今年郝欣所在的机关要选拔中层干部进领导班子,这其实也是她敬业的动力之一。数年来,郝欣以无数的嘉奖证明着自己的能力。但是,郝欣在最后的评定中落选了,本以为所向披靡,一帆风顺的她恍若跌入谷底,她的心理平衡器一片紊乱。

整个周末,郝欣做了购物中心的宠儿,花完了现金又刷信用卡,在这里她找到了被重视、被肯定的乐趣,直到商场服务人员对她说信用卡已经透支,郝欣才从疯狂购物中清醒过来。想着自己以后将面对的经济紧张,郝欣的郁闷有增无减。

3. 工作压力大,借购物缓压

芊芊在某大酒店工作了5年,因为竞争激烈,她总是感到莫名的压力。随着五一假期的临近,旅游业的升温,身为大堂经理的芊芊又开始忙得昏天黑地。连续三天三夜的接团工作使芊芊累昏了头。第四天下班后,芊芊连饭都没吃就一头扎进了购物中心,想让疯狂购物轻松一下膨胀的头脑。谁知心里越烦越出错,那天晚上芊芊连续逛了两个购物城买了一大堆连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非要买的东西,直到结账时才发现手提袋不翼而飞,连最爱的太阳镜也下落不明。面对自己的尴尬,芊芊欲哭无泪。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患有此症状的女性所热衷购买的物品,多数与自己的外型装饰有关,如服装、鞋袜、化妆品、金银珠宝首饰等。她们重视购物过程远远超过购物结果,潜在的原因多是缺乏自尊自信、内心空虚,只得用购物的方式来填补。对此,女性朋友应注意:

首先,对自己说,不管结果如何,都是新起点。即使遭遇挫折,也不至于非要用购物掩盖失落。

弗洛伊德说过,人的行为动机不外两个,一是性冲动,二是渴望伟大。什么是渴望伟大?就是实现自己的重要性,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核心,也是人生价值的来源和基础。而人因落选产生的沮丧情绪表面看来是害怕失宠,其实是害怕失去自己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得到认同,人的价值无法确定;而失去了价值的认同,潜能的发挥必然受阻。这样引发的疯狂购物就成了追求心理平衡的武器。

仔细观察,在购物狂女人中,平衡情绪的购物往往对服饰爱不释手,因为她要用装扮自己来掩饰失落,并在潜意识里与别人进行较量,以此找到一个支点,来平衡心里的失落与嫉妒。而嫉妒对女人的心理腐蚀则起始于狭隘,它不是教女人在自己的拥有里寻找快乐,却是教女人在别人的拥有里寻找痛苦。

其次,列出一个清单,将压力纳入你的计划,再来点儿运筹学,将施加给你压力的事情变成听话的孩子。

很多时候,劳累过度的女人害怕独处,疯狂购物能让她忘记劳累,让人声鼎沸的“充实”填补寂寞。这种女性往往缺少内在的感情寄托,拼命工作时尚且“强大”,一旦放下工作,心里的脆弱便成了压顶乌云。这种时候,购物对她而言不仅是休息,还是她需要的装饰,是她渴望的诉说。实际上,工作的意义不在于工作本身,而在于工作给人的价值体现。同样,若一个女人缺少内在的安全,她的疯狂购物行为就不单为摆脱压力,同时是为在人群中感受自我。然而,只要你没有自己的安全,再疯狂的购物也不能掩盖失落感,购物的遭遇反而会加重你的脆弱。

世界上没有压力,只有对压力的惧怕。说到底,这个世界每个人惧怕的都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管什么样的压力,最终解决还是要依靠人内在的安全感和心理平衡能力。为此掌握两个要素至关重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你能挖掘自己的潜能;接受别人的有限性,你能给别人一份宽厚。宽容别人,你学会了感激生活;挖掘自己,你体验到创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