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 »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全文在线阅读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第十三章 界线与神

关灯直达底部

有些人读《圣经》,把它看成一部规则的经典,记载何事可行,何事不可行。有些人把经当成一本生活的哲学书,是智者的生活原则。还有些人则把《圣经》当成神话集,尽是探讨人类生存与困境的故事。

不错,《圣经》包括规则、原则、故事,以此来解释人类活在这世上是怎样的光景。可是,对我们而言,《圣经》是一本活生生有关“关系”的书——神对人,人对神,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它谈到神创造世界,将人放置在这世上,与人建立关系,又失去关系,以及继续修补那关系。这本书是有关神乃创造者:世上的一切都是他创造的;是有关神乃统治者;他治理与掌管整个世界;是有关神是救赎者:他寻找、拯救、医治那些迷失、受捆绑的、他所爱的人。

一位律法师问耶稣说:律法上哪一条诫令最大。耶稣告诉他:“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已。这两条诫命,就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二十二章37-40节)整部《圣经》所要传达的信息就是爱,“爱神,爱人如已”。

只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就是《圣经》会有其他许多章节的缘故!爱神与爱我们的邻舍并不容易,原因之一就是界线问题,也正是责任问题。我们不知道“谁”应该对“什么”负责;我们在哪里结束,别人从哪里开始;神在哪里结束,我们从哪里开始。《圣经》中很明确地说出那些界线,使我们在爱心的驱使下,可以看见谁应该做什么。

尊重界线

在我们与神的关系当中,我们拥有个人的界线,个人产权的界线。神设计这个世界使得界线能够受到尊重,神尊重我们的界线,我们也应该敬重他的。

神在很多方面尊重我们的界线。首先,他把只有我们可以做的事情留给我们做,也允许我们经历自己行为所带来的痛苦后果,所以,我们得以改过自新。神并不想要我们沉沦,也不从我们的败坏或毁灭中得到任何喜悦(《彼得后书》三章9节;《以西结书》十八章23节)。可是,他要我们为了自己的好处与他的荣耀而改变。当我们辜负了他的期望,就深深地伤了他的心。只是他不出手拯救我们;他要我们为自己的的好处自己去设法解决。神会恳劝我们回到他面前来,却不会侵犯我们个人的意愿。

第二点,他尊重我们的不。神不会试图控制我们,或对我们唠叨不停。神允许我们向他说不,走自己的道路。想想浪子回头的比喻、年轻的财主的故事,或约书亚与以色列人的故事。在这些例子中,神都给予人选择的权利,允许当事人自己作决定。当他的子民对他说不,他不只允许,还继续爱他们。他是一位施予的神,他总是给予的东西之一就是选择权。可是,像一位真正的给予者,神也将选择的后果给予人。神绝对尊重界线。

只是,很多人并不像《圣经》中的那些人一样诚实。那位挥霍无度的浪子是直接与诚实的;“我不想照你的方式做,我要照我的方式做。”我们比较像葡萄园里两个儿子的比喻中的老二(《马太福音》二十一章28-30节),我们口中虽然说好,行动所表现出来的却是不。神比较喜欢诚实,“你许愿不还,不如不许”。(《传道书》五章5节)不管神向我们要求什么,我们最好说一个诚实的“不”,因为紧接下来或许就是我们自己的忏悔了。一个诚实的“不”将让我们发现:对神说“不”有多大的破坏性,于是,我们就会真正的饥渴公义。

杰瑞是我辅导的支持团体中的一员,他有了外遇,但他一直说他深感抱歉,他实在不想通奸。杰瑞是真的想要顺从神;可是,不管他如何信誓旦旦,依然我行我素,没有改变。他很想相信自己想改变,却无法以行动证明。

于是这种老是食言,说他如何想要改过自新,我实在听烦了,于是我建议他对上帝和我们这个团体道出真相;他根本就不想要改变自己,他很享受他的外遇,他真正的心愿就是:神快快的带着他的律法离开他。

杰瑞颇吃惊,却也慢慢看出那是事实。他终于向我们吐露真言,说他不爱上帝,他只想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的坦诚起先让他很恐惧,因为他不再伪装自己是个爱圣洁的基督徒了。只是,诚实总是胜于一切的谎言。他的情形开始有了转机。

因着神那使人安全无虑的恩典,杰瑞得以鉴察他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并开始后悔他的所作所为了。他终于看见他内心的空虚,真心坦承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后,他很不喜欢那个自己。他内心产生了“依着神的意思的忧愁”,那种使人真心忏悔的忧伤,于是,他终于改变了。他告诉他的情妇他以后不再见她了,也向妻子重新立下誓言。这一次,他是说真的了。好几年来,他嘴上一直说好,表现出来的都是不;现在他终于向神直接真诚地说出他内心的不。只是在坦白地与神交心后,他才可能真正的改变。

除非我们能够在神的面前对自己的界线负责,我们将无法改变这些界线,或让神在其上动工。它们原被我们掩藏,无法沟通。我们必须坦诚地为它们负责并显露出来。使之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如此,我们才能与神一起面对那些问题。

怒气

如果我们能够诚实地坦露内心真正的自我,就有空间向神表示我们的怒气。很多人之所以离开上帝,把内心的情绪全压抑下来,是因为他们觉得告诉神他们多么气岔他是不安全的。问题是,除非他们能够感受自己的怒气,否则无法感受那隐藏在怒气下的爱。

约伯想要把他内心对神的怒气与失望完全表现出来(《约伯记》十三章3节),但是,在做这事之前,他必须确定两件事:第一,他要神把他的手缩回去,不再惩罚他。第二,他要神开始与他好好沟通(《约伯记》十三章21节)。约伯知道如果他在与神的关系中安全无虑,就可以对神说出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我们常常害怕做诚实的人,因为在属世的关系中表达诚实并不安全。跟约伯一样,我们害怕受到别人的遗弃与报复。当我们告诉别人我们内心真实的感觉,常常会遭受遗弃或攻击。

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神喜欢我们“内里的诚实”(《诗篇》五十一章6节),神希望人与他有真实的关系。“时间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约翰福音》四章23-24节)神要全部的真相,不管我们认为那些真相有多么丑陋。当我们为内心的界线负责,当我们把问题全都表露出来,神就可以用他的大爱来改变它。

尊重他的界线

神也期待他的界线受到我们的尊重。当他做了选择或是向我们说不,那是他的权利,是他的自由。如果我们想要和神有真实的关系,就必须尊重他的自由。当我们试图限制他“一定得做什么”,就是在试探他的自由。而当他不按照我们的意思做什么,我们就生气,表示我们不允许神也有“是他”的自由。

人际关系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自由。我们说人家坏,往往是因为他们不遵照我们的意思去做。因为别人是他们自己,他们要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们就论断他们。当别人不做我们要求他们去做的事,而做他们认为对自己最有益的事,我们就把对他们的爱收回。

我们与神的关系也是如此。我们觉得自己理当领受神的恩惠,好像神一定得做我们所要求的事情。想想看,如果有人要求你帮忙,却又不给你有选择的自由,你内心有何感受?就是这种幼稚与理所当然的想法,让许多人对神不满意,就像他们不满意现实生活中其他的人。他们不喜欢别人有自由。

神不亏欠我们什么,他是自由的。神为我们做什么,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是“被强迫的”,或出自愧疚,或想操纵我们。他的所作所为,例如为我们死,是他心甘情愿的。我们可以在他纯洁的爱中得到安息;神对他的作为并没有任何隐藏的不满。是他的自由使他选择要爱我们的。

《圣经》里的很多人物都见识过神的自由,并学习去接受它。当接受神的自由与尊重他的界线,他们与神的关系变得更为亲密。约伯必须接受:在他希望神出手救他时,神有选择不救他的自由。约伯表示他内心对神的怒气与不满,而神也鼓励了他的诚实。但约伯不曾在心中认为“神是不好的”,即使他一再抱怨,始终没有终止他与神的关系。他不了解神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可是,他绝对尊重神的自由;即使心中充满了愤怒,他并没有因此就不敬爱神了。这是一种真正的关系。

同样地,保罗也能够接受神的界线。当他计划的一些旅程不能成行,他接受神的主权。他也曾一再要求神治愈他身体的某种病痛,他却一直没应允。神说:“不,我不选择用你现在要求我的那方式去爱你。我选择以我的同在来爱你。”保罗并没有因为神对他设下界线而远离他。

耶稣在承受他的苦难中,神使他达到完全的地步(《希伯来书》五章7-10节)。在客西马尼园里,他要求神把他那受苦的杯撤去,但神说不。耶稣接受神的心愿并顺从他的旨意,“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为永远得求的根源”。(《希伯来书》五章9节)假如当初耶稣没有尊重神的界线与神的不,我们所有的人至今都还陷在迷失与沉沦中。

就像我们希望别人尊重我们的不,神也期待我们敬重他的不。神不要因为他做了一个选择,我们就把他当成坏人。我们不喜欢别人利用愧疚的心理来操纵控制我们,我们的神也一样。

“我很有礼貌地反对”

同样地,神不希望我们与他的关系是被动的。有时,经过彼此的对话,神会改变他的心意的。我们可以影响神,是因为我们与他的关系是很真实的,就像亚伯拉罕与他的关系(《创世纪》十八章16-33节)。神说他将剿灭所多玛,可是,亚伯拉罕说服他:如果他在那城里找到十个义人,神就不毁灭那城。

当我们把心中的感觉说出来,把心愿让神知道,神会回应的。我们或许很少这么想,《圣经》却记载得清清楚楚。就好像神在说:“如果那对你真是那么重要的话,我也不介意了。”《圣经》中很叫人惊叹的教导之一就是:我们是可以影响神的。若不可以,我们与神的关系就不真实了。“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以赛亚书》一章18节)就像真实的朋友,或是真诚的父亲,他说:“让我听听你们那一方的意见,我会好好考虑的。你们的想法对我非常重要,或许你们可以说服我,使我改变心意。”

想想耶稣所说有关祷告的比喻。其中有个故事说:某城有个法官,“他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那城里有个寡妇常到他那里要求他替她申冤,他一直不准。因为这个寡妇一再来烦扰他,他终于改变心意了,替她申冤,让她如愿(《路加福音》十八章1-8节)。耶稣告诉他们这个比喻的目的是“要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路加福音》十八章1节)。另一个故事里,有一个人坚持地向他的朋友恳求饼,因为他“情词迫切的直求”,最后,他还是得到了(《路加福音》十一章5-9节)。此外,还有些人因持续恳求,耶稣就医治了他们。

神要我们尊重他的界线;他不要因为他说不,我们就收回对他的爱。可是,他也不介意我们试着去说服他,使他改变心意。事实上,他要求我们不要放手,他常常说:“等一下。”要看我们到底多渴望我们所要求的。其他的时候,他也似乎会因我们与他的关系而改变心意。不管哪一种情形,我们尊重他的意愿,而且与他保持着亲密的关系。

尊重他自己的产权

除了我们尊重神的界线与他尊重我们的界线,神本身也是个很好的典范,教导我们如何尊重自己的产权。

神是最负责的神。假如有人使他痛苦,他一定担负起责任。如果我们继续诋毁他,他没有被虐待过<不明白什么意思>(masochistic);他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所以,为我们自己好,我们最好不要冒犯他的界线而自讨苦吃。

娶亲筵席的比喻显示神是位负责的神(《马太福音》二十二章1-14节)。有一个王为儿子摆设娶亲的筵席,打发他的仆人去请那些被召的人来赴席;他们却不肯来。他一请再请,那些人还是不理,各做各的事去了。最后,王受够了,他开始为这情形负责,对他的仆人说:“喜筵已经齐备,只是所召的人不配。所以你们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见的人,都召来赴席。”(《马太福音》二十二章8-9节)

当神决定他“受够了”,就是他忍受够久了。因为神尊重他自己的产权与他内心的感觉,他一定会改进情况。如同那比喻中的王,神为他所遭受的痛楚负责,并采取行动来改变他的生活,让那些弃绝他的人离去,转而与接受他的人建立新关系。

神是一个很好的典范。所以,受伤时,我们要为所受到的伤害负责,采取适当的行动去改善情况。这或许表示我们将失去某些人,而再找一些新朋友。也可能是我们必须宽恕一些人,不再为难他们,以便我们觉得好些。

真正的关系

这一章一开头我们就淡到“关系”。关系是福音所强调的,是叫人“和好”的好消息(《罗马书》五章11节《歌罗西书》一章19-20节)。这福音使得敌对的两方合在一起(《歌罗西书》一章21节),而且使神与人、人与人的关系复原了。

福音使得事情回复起初造时的秩序——真理与上帝所命定的次序。就关系来说,我们认为神所命定的关系就是以神自己与他行事的方式为中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界线那么重要,因为神自己是有界线的,而我们必须被赎成为他的样式。

在神创造的一切关系中,界线一直是存在的,它们为相爱的两方彼此定位。因此,我们与神之间的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是要破坏我们与神合一关系(《约翰福音》十七章20-23节),而是要为合为一体的两方定位。没有明确的个体性,就没有合一,而界线可以为有关的不同个体定位。

我们需要了解我们与神之间的界线。界线帮助我们成为一个最好的人——有神形象的人。界线让我们看见神到底是怎样的一位神。它们使我们得以与生活协议,完成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假如我们想要替神做他的工作,是注定会失败的。假如我们希望神替我们完成我们的工作,他会拒绝的。可是,如果我们尽我们的本分,神也尽他的,我们就能从与造物主的真实关系中得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