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心理学 » 财富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财富心理学》4.不能有效克服冲动心理,投资失败的结局将是注定的

关灯直达底部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冲动是一种不经过大脑思考,而直接用行动表现情绪控制的行为状态。这也就意味着,作为人类最杰出的器官——大脑,被行为者主动弃用了。可以想象,没有大脑参与的行为,必然是错乱的。久而久之,这类人就会变得头脑简单、偏激、暴躁等。作为投资者,如果不能有效克服自己的冲动心理,那么投资的失败结局将是注定的。

奥罗是悉尼一家“风投”公司的老板,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世界上第一批风投天才的逐渐陨落,奥罗的资历被显现出来。不仅是澳大利亚,在全球范围内,奥罗作为风投界的元老都可以呼风唤雨。但是在一次经济论坛上,奥罗作为一名风投界元老的尊严却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辈挑衅了。而这个小辈起初并不知道奥罗的身份地位,事后也主动找到他道了歉。但是奥罗却因为在众人面前颜面有失而拒绝了道歉。回到悉尼后,奥罗立即开始策划侵吞这个小辈的公司。而为了让众人领略到自己的风采不减当年,奥罗的这次行动搞得大张旗鼓,原本应该保持的隐蔽的习惯,也在他盲目的自信中被扔掉了。

当时,很多朋友都劝告奥罗,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不应该为难一个小辈——一旦失败,必将难以在行业内立足。再者,那个小辈虽然资历尚浅,但是从政经历复杂,政府背景不容小觑。然而,奥罗的冲动念头已经产生,众人对他的善意提醒不但没有成功阻止他,反而让他更加冲动。因为他觉得大家的提醒是对他能力的质疑,是认为他已经老了,不能在风投界呼风唤雨了。于是,奥罗在时机不好、准备不足和无人支持的情况下,贸然向那个小辈的公司大举“进攻”。而那个小辈在最初对此还有些惧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奥罗已经完全背离了天时、地利、人和。于是,他一边应对奥罗的进攻,一边积极寻求帮助,而以往受到奥罗打压的势力与他联合起来,一举击败了奥罗。

“冲动意味着失控,失控意味着失败”,每一位投资者都应时刻将此话铭记在心。西方有这样的说法:“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所以,当投资者的头脑中产生一个冲动念头的时候,就必须要及时给自己敲一下警钟,如果不能“急刹车”,很可能就是走向灭亡的开始。而且冲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具有持续效应的,即一个人的冲动心理一旦形成,哪怕明知所做的事情是错误的,也会将错误一直持续下去,不到彻底落败不会停下来。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是每个人成长之路上的必经阶段,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如果行为人不幸陷入冲动,就会失去审视错误的正确态度,他们会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一直错下去。

“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种局面的造成,往往是因为行为者最初犯了一点小错,或者是无心之失,却为了遮掩而将错就错,一错再错。比如,发生在2010年的药家鑫撞人杀人事件,原本他只是将被害人撞伤,如果能够及时将被害人送至医院治疗,最坏的结果也就是经济赔偿。但药家鑫却头脑一热,陷入冲动,关键时刻脑中居然闪现出了杀人灭口的念头,并在实施之后仓惶逃离现场。也许药家鑫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后来,他在其父母的陪同下自首,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年轻的药家鑫虽然没有杀人的欲望和打算,但却生出了杀人的冲动。最终,被害人因刀伤而亡,而药家鑫也因此赔上了年轻的生命,可谓害人害己。

而投资者也并不是一向理智就不会产生冲动。了解冲动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抵触冲动,才是避免冲动的最佳途径。按照奥地利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安·冯·厄棱费尔的说法,冲动往往是因为太在乎某样东西,却没有行之有效地进行思考和应对。比如,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本来国际热钱可以通过常规的投资方法加入我国经济建设,然后达成双赢。但是,由于垂涎我国的巨大财富,之前又有巴菲特的“成功操作”,这些资本家最终还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冲动地想要通过短线狙击的方法获取暴利,把我国一向平稳的股市价格虚抬了数倍。而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政府的强大调控力度开始发力,迅速将股市价格压低,挫败了这些资本家的阴谋。

作为成熟投资者,只要稍微保持头脑清醒,就不会产生这种冲动的行为。如果是像巴菲特那样“单独作战”,还可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以蒙骗很多投资者,国家政府部门也没有必要出手阻止。但是,如果国际热钱疯狂涌入国内市场,国家不加以调控,在资本家把价格抬到高位后突然撤资逃离,那么将对整个市场造成非常的严重的负面影响。作为国际利益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国家是不可能不出手的。但巨大的利益和习惯性的操作方式,还是让很多国际投资者在冲动中铤而走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成熟的投资者,应该具有长远的目光和全局的眼光,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利益点而目不斜视。虽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但投资者在遇到市场机遇的时候,也要清楚地认识到那可能是一个泥潭。而这个机遇的出现,很可能就是为了将投资者吸入泥潭,使之永世不得翻身。真正的投资者,应该知道自己在哪个阶段应该付出什么,然后再去想该得到什么,而不是将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暴利上,这样只会让自己变得冲动,连最基本的判断力都可能会丧失。

于是,克服冲动的两剂良药就出现了。从专业角度来讲,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冷处理”和“热处理”。其中,冷处理就是通过一种不断心理暗示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留意自己的冲动心理,哪怕是最细微的事情,也不要让自己有冲动情绪出现,让自己形成一种心理暗示的习惯——一旦冲动情绪产生,立即把它扼杀在萌芽状态。热处理就是要设置一些规章制度,确切地说是能够制约自己的明文规定,然后在冲动行为出现时,由专人进行提醒和阻拦,直接避免冲动造成恶果。如果投资者有明显的冲动习惯,可以考虑综合两种方法同时使用。而实际上,投资者尤其是一些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投资者,产生冲动往往是因一时的鬼迷心窍,只要有人提个醒儿完全就可以避免,只不过这个提醒的环节往往会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