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心理学 » 财富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财富心理学》2.为什么很多人乐意花“天价”和巴菲特共进午餐

关灯直达底部

谈及巴菲特,很多人会用“股神”称呼他;谈及股神的“午餐计划”,大多数人都会瞠目结舌——它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午餐会。此时,人们不禁会问:“和巴菲特吃一顿饭花这么多钱值吗?”

早在2007年,美国一家投资公司的总经理盖伊·斯皮尔便以65万美元的价格参加了巴菲特的午餐会,当时他这样回答了人们提出的疑问:“在我看来,花天价和巴菲特吃午餐,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因为巴菲特是最伟大的投资者,他的投资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并借鉴。此外,和巴菲特吃饭是一种参与慈善活动的方式。在这场活动中,不仅与巴菲特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还可以为打造自身品牌做出贡献。”

由于美国经济出现了低迷,很多人担心巴菲特的午餐也会因此而遭到贬值,但事实并非如此,巴菲特午餐会的价格竟然以346万美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竞拍价。为什么这些人不惜花费高额费用也要跟巴菲特一起共进午餐呢?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看到了巴菲特投资大师身份的光芒;饭桌上沟通话题的随意性以及开放性。对于那些渴望得到股神指点迷津的人或者带有其他期望的人来说,能和令世人瞩目、年逾八十的投资大师吃饭的机会恐怕已经不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午餐的价格会越来越贵。此外,巴菲特精准的投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学习的,因此对于那些想和巴菲特一样在投资事业上获胜的人来说,为把握弥足珍贵的每年一次的吃饭机会,在他们能力以及条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多投入一点钱也是值得的。

不要以为人们花费重金与巴菲特共进午餐就只是为了和大师吃饭那么简单。舍得花钱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花钱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所以,不少人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目的远远不限以上这几点。比如,对于一个需要迫切建立品牌形象的人来说,和巴菲特共进午餐就意味着一次富有卓效的宣传机会,更是快速塑造自身形象的大好时机。

其实,很多热衷于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人完全从成本的角度进行了缜密的思考。在他们看来,花费重金和权威人士共进午餐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指点一下自己的投资理念,也可以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等。很多时候,一些人在现实的投资中总把握不好方向,或者有方向却缺少高人的指点,这样一来,他们就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权威人士。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物色那些对自己投资有所帮助的人。当找到合适的人选后,会不遗余力地去实现目的,而巴菲特就是他们的“意中人”。当实现了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愿望后,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就会倾听大师对投资的建议,并从中进行学习。

以211万美元获得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机会的中国成长投资基金经理赵丹阳,就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心理特性:“坦白来说,我没有经历过像巴菲特先生那样多的经济周期。在投资中,虽然可能知道了一些理论,但缺少行动的决心和勇气,毕竟这些只是我的一些想法及逻辑。而巴菲特先生在这一方面要远远优于我,他经历过很多不同的经济周期,我在向他请教对经济周期的看法后,就不需要等到下一轮周期来确认这件事,这可以让我少走很多弯路,为此后的投资获利奠定良好的基础。”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花费如此高的价钱和大师吃饭,但获得此类机会的人可以从大师的言论中领会到他在投资方面的策略和思想。在赵丹阳看来,和巴菲特吃饭收获颇多,因为巴菲特向他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经济趋势的看法。巴菲特认为,美国经济未来复苏的进程将会缓慢,很难在短时期内得以重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经济中过剩的泡沫被挤破,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巴菲特还指出,美国不断攀升的高失业率,也是美国经济复苏所面临的障碍。如果政府不考虑应对措施,未来前景将非常暗淡。

此外,还有一些人借着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来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品牌知名度。在没有参加午餐会前,这些人从成本的角度开始计算:想要提高产品知名度,必须花费巨资进行广告方面的宣传,或者通过公关等方面提升自身的形象,而这一切需要花费500万美元。但如果赢得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虽然也要花费345万美元,但却节省了成本,同时宣传品牌形象的目的也得以实现。这些人通过成本方面的核算和对比后,当然会选择成本低、见效快的方式。

可见,一些人做出看似不能让人理解的行为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定的心理动机。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指出,现实中一些人做出让人不理解的事情后,从外界传来的声音就非常多,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荒唐的行为。其实不然,一些人做出一件事情,是他们经过反复思考并进行成本核算后的结果。

因此,当看到一些人不惜花费重金选择和巴菲特共进午餐后,不要惊讶——这是他们进行成本核算后做出的一种让自身获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