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变态心理学 » 变态心理学全文在线阅读

《变态心理学》11.2.4 其他人格障碍

关灯直达底部

虽然以上三群人格障碍范围很广,但它们还远不全面。有时,一些人很显然有人格障碍(特征是普遍的、持久的和病理性的,更像“存在方式”而不是疾病)。然而,他们与前述障碍中的任何一个诊断标准都不能完全吻合,这时会给他们一个其他人格障碍的诊断,不特指哪一种,这说明他们的症状可能是几种障碍的混合。在临床实践中轴II所有人格障碍中最常用的诊断就是这种(Verheulet al.,2007;Verheul&Widiger,2004)。有些人符合不止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例如,依赖型和表演型、强迫型和偏执型)。

尽管对精神障碍进行清晰分类会很容易而且方便诊断,但有时候分清并不容易。相关研究在不断建构,在人格障碍该如何被理解上依然存有争论。相对于绝对分类模型,一些理论家提出了人格的维度模型(见第3章)。一个著名的维度模型就是五因素模型(five-factor model,FFM)。在这个模型里,行为按五个不同的维度分类——神经质、外倾性、对经验的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然后对个体在每个维度上的适应度高低进行评定(见图11-1)。将这些维度因素与目前的DSM-IV诊断相结合,就可能使这些诊断更具有说明性。例如,一个具有分裂样人格障碍的人在外倾性上可能是低分,具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在神经质(情绪不稳定)上得分是高的。维度模型的支持者(Widiger&Lowe,2008)认为它可以提供对人格的更全面了解,以及可以消除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患者而给出多种人格障碍诊断的需要。由于这个模型强调人格优势,因此也减少了将某人贴上人格障碍标签的耻辱。

图 11-1 人格的五因素模型这个模型设想人格有五个基本维度:外倾性、神经质、尽责性、随和性和对经验的开放性。

除了对绝对分类与维度分类系统的争论外,DSM-IV中对人格障碍的描述可能只是患者和临床医生所感兴趣的人格障碍问题的一小部分而已(McCrae et al.,2001)。在一项研究中(Westen&Arkowitz-Westen,1998),60%的患者因人格相关问题和痛苦接受治疗,但他们的症状不符合DSM-IV中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然而,诸如追求完美和羞怯这类人格问题,是这些患者寻求治疗的原因。如上所述,寻求治疗的人完全符合人格障碍的分类标准是少见的。而更多的,患者有各种症状的集合,不单是跨群内的各亚型,而且有时是跨群的。心理学家的工作是评估和治疗患者身上复杂的人格障碍,而不是将他或她的观点仅限于已公布的任何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