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全感 » 安全感全文在线阅读

《安全感》第5节 关键期&固着:安全感的滞留阶段

关灯直达底部

我总感觉自己还是那个顶着风、冒着雨、骑着自行车驮你去第二教学楼上自习的小伙儿。

——马翁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小城,发现了一头母狼领着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七八岁,小的两岁。小的很快就死了,大的一直活到1929年,名叫卡玛拉。

她们刚被发现时,行为和狼一样:爬着走路,白天睡觉晚上活动,怕火、光和水,不让人替她们洗澡,只知道饿了就吃饱了就睡,只吃肉——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说话,每到午夜后就像狼似的引颈长嚎。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女主人索要食物和水,就像家犬一样。

七八岁的卡玛拉,只有6个月婴儿的智力,2年后才学会直立,6年后才学会了行走,但跑时还得四肢着地,4年里只学会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7年里只学会了45个词并勉强学会说几句话。卡玛拉死时已约17岁,但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幼儿。

卡玛拉的发育说明,身心发育有一个关键期,发育不好就会停滞在那个阶段,错过去之后其实很难再补回来。

脑的重量,新生儿平均约为400克,约为成人脑重的1/4;1岁时大脑重约600克,约为成人的1/2;3岁时增至约1000~1100克,7岁儿童约为1300克,基本达到成人的平均脑重1400克。大脑一旦成形,改变起来也只是边边角角的缝缝补补了。所以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绝对有道理的。在儿童阶段,人类逐步学会了正常的思维和感情,并将这些思维和感情变成相应的脑组织加以保留,错过了每个阶段的关键期,那块大脑就不会再有太大机会重新塑造了,二度发育其实非常困难。

精神分析总会追溯到人的婴幼儿时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人的主要生活经验是不同的,每一阶段都有集中而特定的需要,有自己需要满足的情感体验。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力比多精神原能的投放部位来划分,可以分成“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5个时期。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阶段

力比多的投放区域需要被满足,是否被满足所形成的无意识记忆最为深刻,对人格结构、心理过程、个性特点形成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如果缺乏满足,没有顺利度过相应的关键期,精神就会固着在那个阶段,形成情结。固着的心理能量会阻止后期的经验加工、心理建构与人格的发展,导致个体很难向下阶段继续发展。从此,人有一半就停留在了这个阶段,另一半则随着身体的成长离开。

两个分离的半灵魂总是企图再次融合。长大的一半一生都在企图回到固着点,重新体验并让这个阶段的力比多重新释放一次,方可开始真正的精神成长,并一次次以失败而告终。时间错位的满足寻求往往是失败的,挫败感会带来进一步的压抑。最后,所有被压抑的情绪都会变形成另外的样子以更加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拒绝(冷漠)、攻击和情感勒索等成了本能,完成焦虑的投射,一生持续释放负能量。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尤其针对自己最亲近的人。

遭遇重大挫折时,人还会倒退(regression),比如吮吸手指。倒退是面对创伤性事件时的不健康防御方式,人会退回曾经的安全时期,也就是固着点之前的某个阶段。吸吮手指是因为他内心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总渴望着退行到婴幼儿状态,继续在妈妈怀里吃奶。因为他知道:退回到那个时候,人们是爱他的,包容他的,他是安全的。如果母亲并没有给婴儿安全,那么发生倒退时,人就会倒回子宫时期,那里才是安全的。倒退回子宫,就如同进入坟墓,这就是抑郁和自杀倾向的根源。

埃里克森的毕生发展八阶段